最近剛好在改造家裡的除濕機,發現他用的是 TaiSEIA 的協議,很意外的是他是台灣工業部攜手其他廠商制定的協議,但查了官網寫著「提昇產業技術、促進智慧能源產業間之合作」等等,對我來說我想要的是否他可以實現「互聯互通」,讓我只需要一個 APP 就能操控家中所有智慧裝置。
互聯互通?現在沒辦法
確實,TaiSEIA 解決了智慧家電的溝通問題,讓不同品牌的設備能夠「說著同一種語言」。
但就實際情況來說,即便各設備能夠彼此溝通,它們仍然被限制在各自廠商打造的生態系中,國際牌的裝置只能在國際牌的 APP 裡操控,日立的裝置也僅限於在日立的 APP 裡控制,並沒有一個統一的地方可以集中控制所有裝置。
想像一下,如果你購買了不同品牌的設備,每次調整設備時都必須不停切換不同廠商的 APP,這無疑是一場災難。
隱私
要在廠商專屬的 APP 中操作設備,就必須將設備連接至廠商的雲端伺服器。 這也意味著,每一次操作都有可能被記錄與分析,有些 APP 還有透過 GPS 偵測你在家來實現自動開關冷氣的功能。
雖然目前尚無確切證據顯示廠商濫用這些資料,但若相關數據遭到外洩,便可能暴露使用者的地址及生活作息,從而帶來潛在的隱憂。
閉源壁壘和地域限制
根據現有資訊,TaiSEIA 協議似乎是閉源的,我網路上找不到相關程式碼,只有參與該協議的廠商才清楚其運作原理。更因為該協議主要針對台灣市場而設計,僅限於本土智慧家電的應用,使得其影響力和擴展性大打折扣。
在這樣的生態系中,是否有可能打破廠商之間的壁壘,實現真正的跨平台整合,我可能要為這點打上一個大問號了。
Matter:嶄新的智慧家庭協議
2022 年,有個新的智慧家庭協議誕生了,Matter,由各大科技巨頭攜手建立起的新協議,包含了蘋果、Google、IKEA 與亞馬遜等超過六百家公司參與其中。Matter 不僅解決不同品牌設備間的溝通問題,更在設計上著重於本地化控制與隱私保護,為使用者帶來更順暢且安全的操作體驗。
與傳統需依賴雲端伺服器進行控制的方式不同,Matter 協議支援使用者直接在家中透過手機等裝置進行本地控制。這樣的設計有多項顯著優點:
即時反應,操作流暢
由於控制指令不需要經過廠商的伺服器,設備之間的通訊延遲大幅降低,使用者在操控時能夠感受到更即時的回應。
網路中斷也能正常使用
即使外部網路暫停或雲端伺服器異常,Matter 協議依然能夠維持本地控制,確保智慧家電在任何情況下都能運作。甚至未來某家廠商關閉了雲端服務,你的智慧家電並不會瞬間變成「智障家電」,依然能夠透過手機進行操作。
隱私保護更到位
因為不必將個人資料上傳至第三方伺服器,使用者的隱私風險顯著降低。資料僅在本地網路中傳遞,讓使用者對自身資訊的掌握更有保障。
更棒的是他是開放原始碼的協定,你可以在網路上找到相關的程式碼,甚至是 SDK 讓廠商可以把自家的裝置簡單的接上這個平台,無論是 Android 或是 iOS 裝置,都可以在內建的或甚至第三方的智慧家庭 APP 操控設備。
我們現有的 TaiSEIA 家電也可以加進 Matter 嗎?
理論上,現有的智慧家庭設備可以透過軟體更新或更換相容模組的方式,來支援 Matter 協議。但究竟各家廠商是否願意投入資源進行相應升級,仍需市場與時間來驗證。
結論
從 2017 年 10 月 TaiSEIA 協議發佈至今,雖然它為早期智慧家庭市場帶來了一定的進展,但由於設備受限於各自的生態系、隱私問題以及閉源特性,真正的互聯互通仍然難以實現。Matter 協議以其開放原始碼和跨平台的優勢,為未來的智慧家庭市場提供了更加開放與包容的發展方向。
喔對了,因為 TaiSEIA 在網路上資料很少,如果我有哪裡說錯可以跟我說